【慧聪纸业网】“从9月1日开始,国家质检总局将开始对食品包装用纸制品进行无证查处。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厂家,不得生产、
销售各种与食品接触的纸制品。”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对《北京科技报》说。
这让董金狮满怀期待。因为他深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纸杯质量问题太严重了!“严格来说,至少有八成以上的产品不合格。许多一次性纸杯都没有质量合格的QS标识,有的甚至连生产日期和厂家都没有。”
董金狮对纸杯进行过深入调查。他发现,一些纸杯生产厂家为了减少成本,竟然用回收来的废弃纸张进行生产。为了增加纸杯的重量,他们往废纸里添加一些工业用的碳酸钙、滑石粉,而这些物质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对人体危害极大。由于用废纸生产的纸杯看上去比较黑,有的厂家就用漂白液进行漂白。
例如,一些快餐店中用来装爆米花、薯条、鸡翅等干炸食品的纸杯,其材料叫做“白卡纸”。针对“白卡纸”,国家要求不能使用废纸、不能含荧光增白剂。但有的纸杯厂家在使用废纸生产之后,因为纸浆质量不过关,又要让杯子看上去更白,就加入大量的荧光增白剂。如果将这种纸杯放在荧光灯下,会呈现出蓝色。根据医学临床实验,荧光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可以使细胞产生变异,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人们普遍使用的纸杯应该被称为“纸塑杯”。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包装材料专家张钦发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这种纸杯的外壁是一层纸,内壁则是一层淋膜纸,即表面涂抹了一层聚乙烯膜以防水、防油。聚乙烯本身是无毒、无味的,很难溶解于水,属于比较安全的化学物质,因此被普遍用于食品包装中。
“选用原生的、标准的聚乙烯,是安全的,对人体无害。但是,如果选用纯度较低的工业用聚乙烯或者废塑料,或者加工工艺不过关,那么在高温和重金属的作用下,就会产生羰基化合物。”张钦发介绍,如果羰基化合物的分子较大,常温下不易挥发,一旦往纸杯里倒入热水,就会挥发出来。这时,会闻到一股怪味。如果羰基化合物的分子较小,即使是在常温下也会闻到一股怪味。
“令人担心的是,由于目前市场上不合格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大家以为纸杯有味道是正常,也就不太在意。事实上,虽然这种羰基化合物究竟会给人体带来怎样的具体危害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证实,但从一般理论上分析,长期摄入这种有机化合物,对人体一定是有害的。”张钦发说。
事实上,纸杯质量不合格,很大程度上还在于纸杯厂家违规生产聚乙烯膜。尽管我国《关于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但是,还是有纸杯厂家从不正规的渠道收购废弃聚乙烯。
据董金狮介绍,这些废弃的聚乙烯,来源复杂。有的来自医疗垃圾,即医院用过的针管、输液管等,有的来自装过农药、油漆涂料、砒霜等有害物质的包装物。不仅如此,在流通、回收中,又严重受到再次污染,而且这些厂家的再生利用水平往往比较低下,不可能达到高质量、高清洁度的要求。